2021-04-02 11:23 已有341人浏览
国际知名教育网站Udemy的最新调研发现,
在技能容易过时的今天,
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如何让员工积极参与学习,
一直是困扰着培训人的一大难题。
“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
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沃伦·贝尼斯
Udemy:发布《如何克服职场中的学习障碍?》研究报告
开放式在线学习平台Udemy于近日发布了《如何克服职场中的学习障碍?》(How to Overcome LearningObstacles in the Workplace)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在技能容易过时的今天,招聘员工的成本是培训员工成本的六倍,因此,培训和发展员工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为了帮助企业建立学习文化,报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开发和培养敏捷学习者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的敏捷性意味着在面对不熟悉的情况或问题时,有能力把事情弄清楚。对于公司来说,敏捷学习意味着使员工能够在工作流程中或根据需要获取学习资源,并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参与学习。
识别学习需求
鼓励学习者定期反思三个问题:我以前学到了什么?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接下来我需要学习什么?以评估他们的学习需求。我们希望将员工以前获得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他们现在从事或即将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当前的工作,并提前为未来业务需求做准备。
确保所有员工都获得学习机会
学习不能成为一种干扰,它必须融入员工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完成工作,而不是让他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大量时间来学习。公司应将学习视为一种战略,为员工提供即时学习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读书俱乐部),以便员工在需要的时候掌握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立即应用。
给员工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促进学习的敏捷性,我们需要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可以指定一个不与业务冲突的时间,让所有员工都暂停工作学习一个小时。通过这类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向大家发出信号,表明公司鼓励他们从一天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专心学习。
反馈是营造学习文化的动力
科学合理、有建设性的反馈不仅是学习文化蓬勃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学习成果的必要条件。通往职业发展和弹性的道路是由反馈循环铺就的。公司必须让员工以成长的心态学会给予和接受反馈,从而为所有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塑造反馈文化
如何在组织形成反馈文化?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教育员工正确地给予和接受反馈的方法;
2、鼓励进行基于增长和未来表现的定期反馈;
3、通过匿名调查获得对所有项目和流程的反馈;
4、将反馈规范化,让员工期待并欣赏。
有效转化反馈
反馈是了解个人学习需求和帮助团队确定学习内容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反思自己成长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向他人寻求反馈。有效的反馈需要具备四个特征:有建设性、有洞察力、可操作性、全面。想要帮助别人进步,就必须分享有效的反馈,而不要害怕伤感情。
运用营销思维,增强学习吸引力
在变化或压力大的时候,学习可能会被排在优先事项列表的最后,因此我们要从营销的角度,为员工提供一个关注学习计划的理由,激励员工持续学习。
我们需要打造良好的学习口碑。试想,如果一个培训项目给员工留下的是太长、太无聊、内容过时等消极的印象,员工怎会愿意在待办事项清单上增加学习这一项?因此,我们要像营销人员一样去思考和创新,从借鉴、反思、酝酿、连接、跟随五个方面去推动学习。
借鉴:从网上、电视、电影……等各种日常消费场景中,寻找激发设计学习项目的灵感。
反思:向员工咨询他们对学习计划的感受,以及想要学习的内容,真诚地审视现状,找出不足之处。
酝酿:跳出学习与发展的思维框架,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可以做些别的事情,然后以全新的视角回到工作中。
连接:将学习内容与员工的工作联系起来,切忌在没有建立联系的情况下强行建立联系。
追随:向领导者、有影响力的人学习,他们可能成为你的灵感源泉
将学习融入工作流程中
让员工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很容易接触到学习机会,并让他们无缝地融入到各类学习活动。员工需要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及支持他们学习需求的领导,如果不把学习融入工作流程,学习文化就难以形成。
将工作场景与学习相融合,首先要确保组织在领导和政策层面支持学习。变革时代,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但由于工作的压力和其他事项的干扰,很多员工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却不见行动。
通过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比如空出时间参与研讨会,为团队分享所学以解决工作问题,可以让员工意识到在工作中学习是被鼓励的。
此外,还有五个方法帮助企业将学习融入工作:要求员工制定学习目标;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其他学习体验机会;提供充足的资金预算;留出专门的学习时间;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
最后,要让员工看到学习的价值。比如将学习与员工切身利益相挂钩,把学习融入到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中,并为其提供全面的学习指引,以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还可以从满足精神需求入手,树立学习标杆,对学习表现优秀、超额完成学习目标的员工进行公开奖励,并鼓励其分享学习感受,形成正向影响力。
END